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
7月17日,四川省“文明提质・实践增效”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达州市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。在这里,一个以“创新基层治理,共筑为老服务新生态”为目标的社区实践样本,正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如何深度融入基层治理,尤其为破解“养老难”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智慧赋能:
“文明积分”凝聚全民志愿合力
步入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120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里,积分超市、共享书吧、影院、唱吧、健身中心乃至共享厨房、共享工具间等12个功能区一应俱全。而在五年前,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。
仙桥社区的积分超市摆满各种商品。曾业 摄
“过去社区整体精神面貌很松散,群众对参与基层治理没概念。”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先银记忆犹新。转机出现在2019年,社区创新推出“仙桥社区幸福e家”微信小程序,将基层治理带入智能化时代。
在这个智慧平台上,居民杨青春的转变最具说服力。作为家具店经营者,他曾经“从不去社区开会,觉得做好小生意才是大事”。而积分制的推行让他发现,参与帮扶老人、捐赠物资、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能累积积分,可以用来兑换书吧、健身房、看电影等服务,“大家都积极参与做好事,邻里间更融洽了,社区氛围也变团结了”。
志愿者对共享书吧进行日常维护。曾业 摄
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,仙桥社区创新打造“文明实践+积分管理”品牌,凝聚了全民志愿合力。该社区通过制定居民行为正负面清单与量化积分标准,将每一次志愿服务、文明善举转化为可积累、可兑换的“文明资产”,在潜移默化间改善了社区的“软环境”。
“我们依托社区四大智慧系统,让‘积分’成为看不见的纽带,把‘你和我’变成‘我们’。”曹先银介绍,这一机制成效显著: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626人,占常住人口的30%,更有97%的居民曾参与过志愿服务,构建起坚实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。
精准服务:
“骑士快帮”跑出尊老爱幼“加速度”
面对社区老龄化需求,仙桥社区孵化出一支极具特色的“骑士快帮”志愿服务队。他们不仅是孩子的“守护骑士”,每日风雨无阻接送留守儿童上下学;更是老人们的“跑腿儿女”,义务代购物资、免费送餐上门,累计服务已突破3500余次。
最受赞誉的,是社区在全县乡镇首创的“银发食堂”。为解决高龄、独居老人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社区志愿者每日驾驶观光车——“老爷车”穿梭街巷,义务接送3000余人次老人前来就餐。热乎的饭菜不仅暖了胃,更暖了心,成为嵌入日常的温情关怀。
仙桥社区的共享厨房和银发食堂。曾业 摄
顶着大喇叭免费接送老人就餐的“老爷车”。曾业 摄
除了“老爷车”,特殊的摩托车队也是仙桥社区一道风景线。每天“饭点”到来前,“骑士快帮”的摩托车队载着热乎早餐,穿梭在社区街巷。这支由15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,车尾插着鲜红队旗,已成为社区独居老人的“移动守护者”。
这支队伍的诞生,源于2020年疫情时期的应急需求。2022年4月,临时物资配送小队正式升级为“骑士快帮”志愿服务队。他们发挥摩托车灵活机动的优势,建立“智能+互助”模式:社区将老人需求发布到平台,志愿者“抢单”服务。截至目前,这支队伍的服务已覆盖10余名留守儿童和50余名独居老人,累计开展敲门探望、安全护送等服务1600余次。
项目深耕:
织就“一老一小”暖心关爱网络
围绕社区居民的核心需求,仙桥社区已培育出理论宣讲、助老助残、留守儿童关爱、独居老人照护、治安巡逻等7支专业化队伍,形成理论政策宣讲、“骑士快帮”、共建共享等七大品牌项目。2024年仅“少年儿童心向党,真情相伴护成长”活动就服务5600余人次,关爱网络越织越密。
7月17日下午,由于用电负荷增大,仙桥社区办公区因变压器发生故障停电,社区志愿者立即搬出应急发电机,给共享食堂大厅供电。“你们在微信群里吼一声,附近停电了的居民,都可以来共享食堂吹空调。”空调用应急电源开启后,社区干部随即动员志愿者扩散这一好消息。不一会儿,共享食堂里就坐满了前来纳凉的老人和孩子,志愿者们还给大家端上切好的西瓜解暑。
志愿者与到社区避暑的孩子们在一起。曾业 摄
看着老人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的场景,曹先银翻开“幸福e家”平台最新数据:2018年至今,该平台总增加积分271.163万分,总扣除积分158.5335万分。扎实的创新实践赢得了认可。2023年12月,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四川省首批示范站。
“我们将深化‘积分+’治理模式,进一步完善‘一老一小’暖心关爱网络,拓展更多的智慧服务场景”,曹先银指着社区的辖区示意图,笑着对记者说,“我们的志愿服务网络,从地图上看像一个脚板。事实上,我们也一直在脚踏实地,努力奔跑,让老有所养、幼有所护、邻有所助的幸福图景更加丰满。”
仙桥社区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信息公开栏。曾业 摄
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